成語猜猜猜~《論語》篇 ____班_____號_________
1. 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
【 】:看到賢能的人,便想效法他。
2.子曰:「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」
【 】:不以向身分較低微、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。
3.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
【 】: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他各事。
4. 道聽而塗說,德之棄也。
【 】: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,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。後泛指沒有經過證實、缺乏根據的話。
5. 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。
【 】:指依禮慎重辦理父母喪事,祭祀要誠心地追念遠祖。終,父母之喪。遠,祖先。
6. 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
【 】:指空手與虎搏鬥,不靠舟船渡河。比喻人有勇而無謀。暴,徒手搏鬥。馮,音ㄆㄧㄥˊ,徒步渡河。
7.子曰: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」
【 】:話說得很動聽,臉色裝得很和善,可是一點也不誠懇。
8. 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
【 】: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。後多用於指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難。
9. 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回也!
【 】:比喻安貧樂道。
10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
【 】 :負擔繁重,路途遙遠。比喻長期肩負重大的任務。
11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
【 】 :年輕人表現優異超越前人,令人敬畏。
12子貢問:「師與商也孰賢?」子曰:「師也過,商也不及。」曰:「然則師愈與?」子曰:「過猶不及。」(師,指子張;商,指子夏。)
【 】: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,皆不妥當。指事情要適得其中。
13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,小人反是。
【 】:成全別人的好事。
14君子之德,風;小人之德,草;草上之風,必偃。
【 】: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。
15或曰:「以德報怨,何如?」子曰:「何以報德?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。」
【 】:不記仇恨,反以恩德回報他人。
16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,好行小慧,難矣哉!
【 】:只說些無聊話,沒有談到正經的道理。
17當仁不讓於師。
【 】: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,主動承擔起來,而不推讓。
18子貢曰:「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」子曰:「可也,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」
【 】:有財物而又謙虛好禮。
19冉有曰:「非不悅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」子曰:「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,今女畫。」
【 】:形容自己設立界限,不求突破。
20子曰:「不怨天,不尤人。下學而上達,知我者其天乎?」
【 】:怨恨上天.責怪別人。
21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
【 】:隨自己的心意,想怎麼樣就怎麼樣。
22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
【 】:形容十分勤奮。
23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
【 】:觸犯長上造反。
24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於我哉!
【 】:教人時不嫌疲勞。形容教導特別耐心。
25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
【 】:看到正當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。
26子曰:「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」
【 】:溫習已學過的東西,又有新的體會。
27夫子循循然,善誘人。
【 】:用以表示善於有步驟地引導,教育。
28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。
【 】: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盛。
29刑罰不中,則民無所措手足。
【 】:手腳都不知道該放在哪兒好。形容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。
30子貢曰:「有美玉於斯,韞櫝而藏諸?求善賈而沽諸?」子曰:「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賈者也。」
【 】:等好的價出賣。也用來比喻懷才未遇,等待有賞識他的人才肯效勞出力,或得到高職位才出來做官。
31【 】: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
32【 】:不擔任那種職務,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。
33【 】:工匠要把活兒做好,首先要使工具精良。
以上翰林備課用書及網路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