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(100第1次基測)
霎那間,一片葉子輕輕的落在我的頭上,又重心不穩跌在地面上。此刻,光影隨著風兒搖曳著整片大地。如此清脆的聲響,不停的碰撞我的耳膜。奇怪了,我跟著會心一笑。
打掃時間,在過去我都對它擺一張臭臉,尤其是掃落葉時,我經常埋怨著。
「煩耶,怎麼又掉了這麼多啊!」
可是自從我讀了陶淵明的詩,引起了共鳴,才開始意識到,住在繁忙的地方,還能保有如此閒適的心態,我開始對這個世界改觀了。此時,我逐漸明白這件事,「智者轉心,愚者轉境。」
於是,在每次的打掃時間,我逐漸去領悟大自然。我閉上了嘴,奇妙的事發生了,周遭如此的寧靜,連一片葉子滑落都聽見,微風向我拂來,彷彿是在邀請我一起來享受當時的氛圍。城市裡的喧囂都不知躲到哪兒去了!時而,聽見鳥鳴;時而,聞到剛下完雨的泥土味;時而,看見浮雲千變萬化。我已經能夠感覺到大自然的瞬息萬變,也漸漸體會出「鳥倦飛而知返,雲無心以出岫。」的閒適。
那個只會抱怨,嘴巴比麻雀還吵的毛頭小子到哪去了?已經成長了,並且逐漸明白了某件事。不僅在課本上學到那些,只可會意不可言傳的事,在生活中也逐漸的抓到了一些經驗,印證了無入而不自得,絕非空話一句。
我開始對一片葉子,有了拈花微笑之感。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了真享樂。生活可
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,我抓到的竅門就是,凡事要先從靜靜的觀察開始。
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(100第1次基測)
□□我們的人生只能作兩腳書櫥嗎?
打開書包,一股腦兒地將書本塞入,書包一瞬間從「趙飛燕」成了「楊玉環」,一本本的負擔、一頁頁的苦澀,重重地將我們關進心靈的桎梏,誰唸得最賣力,即可獲得一把「逢甘霖」之鑰,將自己解放出來——這是每位青少年必經之路,一條不明不白之路。
□□打從孩提年間,我就是一條書蟲,啃食知識、啃食道理,也啃食了正常成長的道路。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,小學時我總是奉行這金科玉律,獲取掌聲及讚美,在各種「阿諛」聲中自作聰明,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真是「明白事理」啊!四年前的體育課,我的跑步成績吊車尾,霎時閃過一念頭:我腦中只知道馬拉松的故事,自己的腿卻未曾體驗它!又一節美術課,我恍然大悟:只了解雕像人物的事蹟,卻不會用雙手塑造石膏的神韻……在國中的多元學習下,我的知識竟未能和生活合一,是我幼小,長輩們不願破壞我讀書的興趣嗎?是白紙黑字,使我遺忘生活的滋味嗎?在種種捫心自問下,我逐漸明白:比讀書更重要的事——在生活中學習玩味。
□□走出陰暗的書房,我遠眺青山,那雙峰,好似盤古的肌腱;那雲靄,恰似盤古呼出的氣息,我摸得到!摸到比山海經更真實的神韻。雨天時,山巒披上山嵐之被,勝「山色空濛雨亦奇」一籌,滿天繁星勾勒的篇章,比古詩十九首更為華麗。啊!這才是生活、這才是真正的閱讀。人生悅讀,閱讀人生,一隻小書蟲盡費了十五年之力,方從桎梏思慮的繭中破出、明白。
□□我的人生只能作兩腳書櫥嗎?不,放下楊玉環,探索生命轉圜;放下趙飛燕,看看堂下之燕吧——我成長之後,明白了。